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4-09-19 14:13:22
论语读后感(合集15篇)

论语读后感(合集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读后感1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任何事情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朋友之间的相处,也不总是欢声笑语,再好的朋友也会发生矛盾。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要斤斤计较,把不顺心的事情都压在心底。太计较心里就会产生怨气和怒气,时间长了排不出去,也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我想聪明的人肯定不会这样。任何事情,多找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再加以改正,也可以使自己得到进步,当我们宽容地原谅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感到轻松和快乐。有时一个简单的微笑,也能化解许多的矛盾,所以宽容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健康,赢得友谊。“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宽容的气度,换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愿大家都有一颗高尚美德的宽容之心。

论语读后感2

我读《论语》这本书,知道了一位非常诲人不倦的人,他就是孔子。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论语》已有200千多年的历史了,里面的内容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共有18、20册。里面的第一篇对我印象特别的深: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是:孔子说:“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论语读后感3

我们学校是经典的古诗文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读了很多首古诗,一年读的是【三字经】二年级是《弟子规》,我们是《论语》。

下面就来欣赏一片《无故而知新》的故事内容吧。

孔子的众多弟子中,有个叫颜回的。有一次,颜回问孔子:“获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孔子回答说:“获得新知识有许多途径,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 习,在交往中,生活中,自学等等。颜回又问:还有别的途径。孔子回答: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温习已学习过的东西,可以由此获得新的的知识和体会 。我之所以提出:温故而知新,是因为新知识的获得与有的知识是有关系的。温习旧知识有助于得到新知识。

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到了再温习就知识时一定不要忘了以前的知识, 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论语读后感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谓巧言令色,字面上理解,就是会说话,表情丰富,鲜仁,当然就是指这样的人心地不会多么好。是的,从哲学上来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简单,但真要从具体事具体人上来分析,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楚的。同一件事,有的人能用表情和语言把这件事说的上天的好,也能说的入地的坏,但事情还是那个事情,这是根本不变的。问题在于,受者有可能受别人言语行为的影响,而失去最真实的感观。这就是巧言令色的害人之处了。而这种人为什么鲜仁呢?他们不会有一说一,而是怎么对他们有利怎么说,而不管他们的说词是否会损害别人的正当利益,他们的做为全得服从于个人的利益,自私到了极点。一个心里只有自已的人,还能期望他有仁义么?

论语读后感5

从古至今,一切答案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探索。难道别人说的答案都一定是对的吗?不是的,一切答案只在与自己去揭开“他”的真面目。论语也是如此,我不赞同孔子的一句话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为什么我不赞同孔子的这句话?孔子一直不是说要孝顺吗?可是因为孔子说这句话而与孔子说要孝道而前后矛盾了。跪羊图里写到:“孝是人道第一步。”学习在第二,安全在第三。难道为了学习而不顾孝父母和自己的安危了吗?

懂得了学习上的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去完成,就算你完成了学习上的真理,懂得了他,可是你开始后悔了,你三长两短的回到了家,家人失声痛哭,你没有办到一点孝顺上的真理。这时的你绝对后悔自己完成这项学习的结果了,可是你如果没有回来呢?还没有领会到就死了呢?就算你最后一秒活了下来,你已经累得不行了,说不出来了,别人怎么能领悟呢?

有时候,不顾一切完成学习上道理的人,是——魔鬼。

论语读后感6

《论语》当中阐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为核心的自然是“仁爱”思想,纵观全书,一万五千余字的《论语》,“仁”这一个字就前后被提到有一百零九处。仁爱是儒家哲学里的基石,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

何谓仁,简单二字—爱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去关怀别人。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爱的使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当面临抉择时,个人的性命已不重要,杀身成仁才是真正的使命。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儒家的一种态度,是那些面临国破家亡,兴衰荣辱的士大夫所应当奉行的准则。然而,身处在当下的较为和平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所谓的仁已无需是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言壮举,而是仅仅在生活中多去关心别人,用一种善意的心态去待人接物。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如何为仁,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读后感7

我们学校是经典古诗文诵读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文,比如说《弟子规》,《三字经》等,我们四年级读的是《论语》。

我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是:”贤贤易色;是父母,能竭气力;是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务必为之学以。“

有一次,我到老家,和同学约好了,下午我去他家玩,我告诉奶奶:”三点的时候叫我,我要去朋友家玩,好吗?“奶奶说:”好的。“到了三点我起来一看, 太阳好像要把大地烤焦是的,到了四点,太阳还是那么大,我想5点再去吧,奶奶对我说:”赶快去把你的朋友要等急了。你不是学过论语,里面有一句话正合适,与 朋友交,言而有信。“我说:”现在就去。“我立马跑向他家。

如果你现在来到我的`学校,还能听见琅琅上口的读书声,我们要讲古诗文诵读进行到底。

论语读后感8

这一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短短的一则语录让我联想到了我身边的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毅力。

努力学习,温习,最终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

我们不也这样吗?如果我们被忧心烦恼甚至怨恨蒙蔽了双眼,那么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读后感9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论语读后感10

论语读后感据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因为《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个人对该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见,见下文)。

若子民全都仁义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会犯上,不会上也就不会作乱,更谈不上谋反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必须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锁。《论语》自然是首当其冲。所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确的。打得很好。

论语读后感11

读了第10课《论语》让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和道德的修养。

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听,常抄笔记,我们还要温习学过的知识,正如文中所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学习要想松柏一样,正如文中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年之间最寒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学习松柏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 学习的时候态度要端正,如文中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不贤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我们要向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学习,学习孔子的善于思考,学习他在学习的时候多提一些问题,去思考去解决。

论语读后感12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然而,起初我却对孔子有着极大的成见,认为他是一个腐朽的老头子,只因为孔子曾经说过: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对这一句话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孔子歧视女性,还时常想着孔子的母亲不也是女人么,当读到孔子的文章时,便和同学用恶毒的话来数落孔子,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孔子,孔子所说的: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而古时候的语言文字和现在的语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真应该要学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现同样的笑话来,我也明白了不能够只因为个人的片面观点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而是要根据长久的观察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论语读后感13

我对《论语》很感兴趣,就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里去找,其中,找到了两则关于学习的名言,让我来说一句非常不错的,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是出自《论语。为政》中的句子,这句话言简意赅,我是这样理解的: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能一知半解,千篇一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道理的人,才是会进步的人。

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要认真领会,不能一知半解,对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有所长,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还要温故而知新,每学一点知识,都要回顾一下,思考今天所问的问题,才能对明天的问题有所准备,复习今天的知识,才能引导自己对明天要学的知识去深刻理解,先为己师,才能为人师。这也是《论语。为政》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所表达的含义。

论语读后感14

这一则短短的语录让我了解到了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在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时,应取诚实的态度,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孔子,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请孔子判定谁是谁非,孔子不能判定谁是谁非,但是这两个小孩并没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实事求是。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对于后世的人们一直有着指导意义,我们今天还可以从中受益。

朋友,多读一些好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心动不如行动,试试看!

论语读后感15

暑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从书中我认识了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从他们的语言中,让我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学习。

在《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又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读《论语》,使我受益匪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他将伴随我成长。

《论语读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