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2 14:13:29
《风筝》教学反思

《风筝》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风筝》教学反思1

在本课中,我将识字、巩固识字和指导书写作为重点。初读课文时借助汉语拼音来识记生字,通过4个重点句子,认识本课所要认的字,指导学生读句子的同时也就巩固了识字。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编儿歌、用熟字学新字、形生字等多种方式来识字并进行交流,识字之后安排了巩固练习,在摘果子的游戏中来指导孩子们巩固认字,同时还引导学生发现带提手旁的字一般和动作有关系,这样就进一步让学生领悟了形生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在指导朗读上,我做到了读整篇课文和读重点段落相结合。指导读重点部分时,如小松鼠给小熊折纸船和小熊给小松鼠扎风筝这两段话,让学生抓住“乐坏了”这个词,读出高兴的心情,读好互相祝愿的话。另外,抓住松鼠和小熊争吵后他们再也看不到小船和风筝的那段话,通过贴词卡、朗读体会,引导学生理解“飘荡”和“漂流的不同,并且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抓住课文中两个“看不到”,让学生体会、读出这两个小动物难受、后悔的心情。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中运用了多种形式,如让学生自读体会、小组读、老师进行范读。在教学中使我体会到学习饱含感情课文,最好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用读出感情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风筝》教学反思2

【第一课时】

今天上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将课文读通读准,并学习生字。导入以后同学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和句,发现同学读课文读得很慢,一遍课文就得五分钟,然后单个分段读大家一起为其正音,然后整体理解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小朋友们做、放、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在我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同学的听讲率不达标,一局部同学听成了划出写这三方面的句子,没听到心情二字,不过看到不少同学很会抓重点词,这一点我很欣慰。

找出重点句后让同学读说说小朋友们的心情变化,然后让同学把自已在读书时的疑问提出来,有的同学就提了他们的情会什么会变化呢?还提出一些难懂的词。然后我就把同学趁机拉到了生字上,让同学自同学字词,联系课文中的句子学。然后小组检查。并将难的词班内交流。生字教学用了近十五分钟,比以前节省了很多,同时也发现同学自同学字能力提高了不少,看来生字以后可以慢慢放手了。

【第二课时】

在上节课我和同学一起理清了本文的文理,此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多了,主要把重点放在对每一自然段的感情朗读和对小朋友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体会和掌握上。所以,本节课就组织同学读文并说说自已最喜欢哪一段,然后开始让他说说为什么喜欢,从而指导朗读,再指名读,大家评一评他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在教学时重在让同学通过读文理解并感悟,忽略了词语,没有把词语抽出来单独教学。

课尾让同学自已想象他们找到自已的“幸福鸟”了没有,同学分成两派,有的说没找到,因为风太大了,风筝又飞到了云彩上表示飞得很高,所以肯定掉到别的村子去了,有的说找到了,因为水磨坊就在村子很远的地方,找不到他们肯定不会回去的等等,从同学的回答来看同学都是在捉着课文中的词句来说自已的理由,看来同学已学会通过反复读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

《风筝》教学反思3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一座友谊的长桥。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因此本课中我让学生反复的进入角色读中感悟,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了课文中两个人物内心的快乐,激动,痛苦和失落。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更多的是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体验,感受文本,溶入真情。

整节课来看,我没有把握住核心目标,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是风筝和纸船让它们成了好朋友,吵架后又是风筝和纸船让它们重新和好。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让学生体会他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吵架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彼此的心情,不要作为核心目标,而我在这一部分处理的不是很好,用时稍长了些。而设计的采访“小熊”、“松鼠”的心里想法时,学生没有走进情境,没有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感受。

打写设计的也不够好,让二年级的学生去写生活中与朋友之间发生的真实的事,有些难度,学生三言两语就说完了,没什么可写的。如果这里也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其它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来创编童话,学生就不会没话可说了。

通过这节课后,我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切记制定目标时自己不能不明确核心目标。一定要把大部分时间落实在核心目标上,不要老想涉及多方面,能把课的核心目标落实到位就能算是一节好课了。

《风筝》教学反思4

执教完《风筝》,我感觉特别舒畅和轻松,不管这堂课大家认为如何,起码我自己认为这堂公开课是真实的,我没有把它上成表演课。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近了风筝事件,层层深入的探析了鲁迅先生的悲哀之源,我感觉自己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一次美妙而艰难的心灵之旅。

说实话,在没有执教《风筝》之前,我是不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的。但学生们在初中阶段第一次读鲁迅的文章,那么我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兴趣,起码不是厌恶。于是,研读教材,找到与学生心灵的契合点成为我教学设计的首要功课。

鲁迅的文章就是如此,读一遍完全不懂,读十遍似乎有点懂,读二十遍似乎又不懂了,再读再读发现自己已经像鲁迅一样悲哀着了。一件小小的风筝事件,居然承载着末代的封建教育文化对儿童天性的虐杀,更可悲的是这样的行为或思想还在现实生活中继续,甚至自己也就是这样的一位精神虐杀者。可是,这么深的内容该如何让学生自己品读出来呢?我的导应该架设起一座学生学的桥梁。

整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如此悲哀?”品读部分我抛出了两个分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哥哥明明很爱自己的弟弟,那他为什么要如此残忍的毁坏弟弟的风筝?”“弟弟如此苦心孤诣偷做的风筝就要被哥哥毁掉了,他为什么不反抗?”人物的行为都是受内心思想的支配的,这样一来,学生们比较容易的得出:哥哥用自己的方式爱弟弟,在他的观念里,这就是为了弟弟好。而弟弟作为幼者,作为弱者,自然只有默默接受的份。这都是中国人受封建观念的影响,骨子里的奴性的体现。如何让学生理解国人的麻木呢?我设计的问题是: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毫无怨恨,那我的心也应该释然了,可为什么我还是感到无可把握的悲哀呢?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的确,从上课时学生的回答也体现了问题 ……此处隐藏10816个字……情节,也要给孩子留出思考和说的时间。这个环节应该让孩子说,注意想想要让孩子怎么说,怎么引导。还有就是我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幼儿被故事吸引了。能够认真地听。在回答我的提问时,也能准确回答。但是,我忽略了,在整个课堂上,孩子才是主体。应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而这节课上,我却说得太多。我应该给孩子留出时间去思考去讨论。

《风筝》教学反思13

本次活动课的目标是通过观察画面及想象,理解故事的内涵,能尝试创编部分故事情节;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境;让幼儿体验故事的趣味性,愿意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童话故事《放风筝》的语言比较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而且故事中运用的大大量的象声词,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和理解。 童话故事《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这个故事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想象成风筝,而且还是一只能够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小兔子放着一只胡萝卜风筝,小猫放着一只小金鱼风筝,小猪没有风筝怎么办呢?于是幼儿在这一环节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帮助小猪想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风筝,而且还能说出为什么小猪会放这样的风筝。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故事内容,我通过提问:“小云朵除了能变这些东西外,还能变什么呢?”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这个一环节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说出了很多的动物,如:“鸭子,小狗”。但是这一环节,教师在引导幼儿创编时,没有向幼儿强调物体之间变化的关系,所以导致一些幼儿“盲目”的想象。

《风筝》教学反思14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在这次教学中我选择了第一课时,让孩子们识字,但是以往单独的识字教学有些枯燥,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语言环境中学会生字,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希望孩子们能够像听故事一样把这篇课文顺下来,然后还学会了生字。那该怎样才能轻松又愉快的让孩子们掌握生字,读好课文呢?我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备课充分,熟悉教材中的生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可离句。

首先在备课时要看这篇课文要求认多少字,然后在文章中把这些要求认的生字画下来。看看有哪些句子当中都含有这些生字。由于随文识字也是比较挑课文的,刚好这篇课文的生字又比较集中,所以方便了教学。比如,本课需要认八个生字,在第五自然段中就有五个生字需要认,就可以把第五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让学生反复认,反复读。

第二,教师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生字很熟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换一换有哪些,编口诀又有哪些。这样才不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让老师突然手足无措。

第三,通过重点字引出重点词,从而理解感悟课文的意思。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让学生快快乐乐识字。在教“幸福”二个字时,把他们放在词中理解,让学生找出这二个字中蕴藏的两个词语“幸福”,字书写完后,把它们放置在语境中,富生字以人文内涵,使生字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丰满!

二、抓住情境体验,感悟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是低段孩子不太容易做到的。我在教学中抓住情境体验。如抓住“乐坏了,祝你幸福”等语句,通过问题“你在什么时候感到幸福,你吵架后有什么心情”让学生体验情境,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和心情。

在小熊和松鼠吵架的时候我还配上了音乐,让学生体会好朋友吵架时难过悲伤的心情,范读后再指导学生读得慢一些,悲伤一些,学生读的感情效果就会好很多。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我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节公开课也让我对识字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辅助的教学手段是需要的,但孩子们的自主能力是更重要的。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讲的内容有些多,尤其是最后分段的环节,完全可以省略,节省出来时间让学生再说说文章大意,我想可能会更好!

每讲一堂课,我们都有许许多多的收获,也有许许多多需要总结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是需要多学多练,才能上出更好的课!

《风筝》教学反思15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修补“裂缝”,相互谅解的故事。他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松鼠和小熊是怎样维护友谊的,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从中受到启发。

二、磨课过程

首先非常感谢师傅的指导,师傅夏娜老师牺牲了午休时间和我一起梳理教案,从导入、每一环节的过渡语、板书的设计进行指导,非常具体、细致,把在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所有情况都做了预设,夏老师张口就来的教学设计使我惊叹!在试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课后我和师傅对板书和个别环节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师傅建议让纸船和风筝动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夏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三、教学反思

1、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1)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2)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3)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走进孩子,肯定成长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自由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一起让生命共同成长。时时对孩子由衷地评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

1、朗读过多导致课堂环节过于单一,一二年级的课堂还是应该注重孩子的字词,有了字词做铺垫课堂才能显得饱满。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更加重视字词的学习。

2、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在教课本内容的时候出现前紧后松的状况,加上环节设置单一就让整堂课没有活起来。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收获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不断改正,不断学习,早日使自己成为一名更加优秀合格的老师。

《《风筝》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