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说课稿

时间:2024-08-21 07:11:34
《假如》说课稿15篇

《假如》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假如》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如》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1、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儿童诗。我们都知道儿童诗短小精悍、意境优美、内容完整、情感充沛、生动有趣、闪烁着思想的智慧,所以它是低段儿童容易接受的文学形式。因此,在现在一二年级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优秀儿童诗作。这说明儿童诗已为我们所重视,在语文学习中也产生了重要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假如》就是一首感人的、充满爱的儿童诗,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西西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这首诗共有4节。前3节每节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写法相仿。每一节都由三部分组成,先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始,再说用它于什么,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做,为儿童的仿写创造了很好的范例。而且,诗歌精炼的语言也成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极好教材:课文中大量出现了 “的”字短语,还有许多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寒冷、哭泣、等待”等等,这些简单的词语或短语不仅内涵了丰富的情感,也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全诗最后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

对于儿童来说,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虽然描绘的是作者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学生在朗读这首诗时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就像是自己再为小树画红太阳,为小鸟画谷粒,为西西画一双好腿,到最后还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从中领悟爱的真谛。虽然他们现在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更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良、缩、遥、寻、食、哭、泣”等6个生字,能正确区分“良”和“食”,并端正地书写这两个字。

(2)在学中积累“哭泣、等待”等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语,读好带“的”字的词组。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5)初步树立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3、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激发同情心、爱心,关爱他人、关爱生活。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 说学情

我们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对识字方法、朗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孩子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教学,并且,孩子能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要去关爱他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孩子们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能领悟到爱的真谛,虽然他们现在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更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三、说教法假如说课稿 相关内容:绝句 杜甫《一株紫丁香》教案小柳树和小枣树《黄山奇石》教学案例《活化石》教学设计4《画风》教案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看过神笔马良的故事,上课伊始,便可以直接谈马良,引入到今天所学的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介绍熟悉的人物马良,知道他有一支神笔,课文中的女孩也想有这样的神笔,他要用神笔干什么呢?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激起她学课文的兴趣。同时还落实了“良”字的学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初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3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一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

二读:读词语。分两组词语展现,一组是表示动作的词,一组是带“的“字的短语。

三读:分小节读课文

【这样做的目的是: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很好的拼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3次不同的读,让生字和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见面,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地读准字音,并对字形也有了初步的印象。读准了字音便达到了读通课文的目的。同时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将词语分两组展示,第一组是表示动作的词,第二组是带“的”字的词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词性、词组的构成特点,达到词汇的积累。】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再读课文,让学生用句式: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谁画什么?分别说说小女孩的3个愿望,接着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把女孩的3个愿望连起来说。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句式的训练,特别是将句话合成一句话是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学生的一次思维训练。】

(四)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基于它是一首儿童诗,儿童诗更注重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我在教学一、二两个小节时都是抓住“小树、小鸟一家在得到帮助前后的情感变化”这一条情感线索来努力创设诗歌的意境。

a、教学第一小节时

1、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小朋友们,现在是冬天了,天气越来越冷,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吹红了你们嫩嫩的脸蛋,吹得你们脖子、小手使劲往里缩,然而,有一棵小树在站在寒冷的北风中”,让学生们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这两个词体会小树的可怜,在此基础上读好句子(出示画面和句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和可怜。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 ……此处隐藏24896个字……>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假如》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3课。这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西西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心灵的共鸣,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分两课时教学本课。第一课时:初步了解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第二课时:深入感悟课文,把握诗歌内容,升华情感。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3)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 1 2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所以,本节课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的思想,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感悟诗中蕴涵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前三节的结构相同,这就为学法指导法提供了依据。因此,我将重点导读第一节诗,指导学生感悟学

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学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成果,以此来训练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主要采用朗读法、学法指导法的同时,我将辅以情景教学法、谈话法等,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神笔”。

四、说教学过程 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感悟课文、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发展语言――课外延展、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提问: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学生概括的内容板示于黑板。 ?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为下面理解诗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导读第一节诗 (1)动动脑,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作者画为什么画红红的太阳? 2 3 ②创设情境,深入感悟。 a.课件出示小树图,教师感情叙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 b.学生扮演小树,进行师生对话,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动情的叙述中,在师生对话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是为了让小树成长,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2)动动口,读出感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第一节诗) ②

学生个人赛读,互相评价。 我会问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个字、词不正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有点欠缺,你想怎么读?”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赛读。 ?这样引导学生赛读、相互进行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③教师点拨:读课文时,要想着诗中描绘的画面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读。 ④教师范读第一小节。 ?教师的范读是对低年级学生最直观的朗读指导,也是最有效的指导手段 ⑤小结本节诗的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节诗 3 4 (1)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①动动脑:小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②动动口:读出感情。 ?学生在第一段学习中,已基本感悟学习方法,因此,第二、三段的教学可以扶一手放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2)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①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板书) 如果学生说到“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时,我不会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小作者的美好心愿归结到“善良”两个字,学生可能会说:“天真、聪明、可爱……”我都会加以赞扬。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真切而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都应加以珍视 ②小组展示朗读第二、三小节,并互相评价。 3、指导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1)教师范读诗歌的最后一节:“假如我有一支 马良的神笔……”指导学生放慢语速以读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间。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 (3)学生比赛展示背诵效果。

从导读第一节诗到自学第二、三节诗,再到整体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环环紧扣,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读上

(三) 升华情感,发展语言 1、课件出示全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第四小节结尾处的标点与前三小节有什么不同?第四小节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4 5 学生可能会告诉我:因为小作者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还没画完。那么, “你知道作者还有什么愿望没说出来吗? 我会引导学生说:你能帮助小作者把他没画完的愿望画出来吗?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为谁画什么呢?” 2、课件展示有关环境污染、贫困儿童、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图片,帮助学生拓宽想象思路。 ?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共鸣,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在涌动。于是我抓住时机,以第四小节结尾处的省略号为切入口,让学生畅所欲言,以自己的“假如”充分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实践性作业:1、按“我要给……”的句式把想说的话说出来;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 ?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带着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心灵牧场附:板书《假如》第二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这篇课文。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特点

本单元的开篇的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这篇阅读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课文内容

它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

《《假如》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